发表时间: 2018-12-04 10:32:01
作者: 中国民主建国会 商丘市委员会
浏览:
关于扎实推进我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
改革的建议
民建商丘市委
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,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,要把农业农村发展定位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地位,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。商丘作为农业大市、产粮大市和国家重要的粮食主产核心区,坚持“提质增效转方式、稳夏调秋促增收”的基本思路,立足“转变农业发展方式、优化农业区域布局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”这一工作重心,以“四优四化”为突破口,优化农业经济结构,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加快现代农业强市建设步伐,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,更为稳定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挥了基础作用、提供了有力支撑。但是在推进过程中,还存在人均土地少、生产规模小、专业化生产水平低、生产成本高、经济效益低等诸多问题。传统农业经营模式尚未真正改变,“大而不强、多而不优”的结构性问题日益凸显。具体表现为:
一是农业生产和产品结构不够合理。从我市农业发展现状来看,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总量和质量上的结构性失衡。在种植业结构上,小麦、玉米等粮食种植面积仍偏大。在供求结构上,有效供给不足和结构性过剩并存,主要是初级产品、低端产品多,加工品、精品名牌少;部分农产品有效供给无法适应当前市场需求变化,造成大量产品和资源浪费,个别农产品价格甚至遭遇“断崖式”下跌,出现“谷贱伤农”现象。
二是农业基础设施整体还很薄弱。高效节水灌溉覆盖率和渠系水利用率还比较低。关系农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,农民自身无力承担,而政府的扶持资金投入又远远不能满足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,导致一些基础设施维护不力、功能下降。
三是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困难。多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、农民专业合作社、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经营规模相对较大,所需运转资金缺口也较大。由于农村有效抵押担保物较少、农村征信体系不健全以及农村担保机构匮乏等多种因素,导致融资担保不畅,普遍存在融资难、融资贵问题。
四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。我市市级以上规模龙头企业虽然有252家,国家只有3家,10年都没有变化,不但数量偏少、规模偏小,初级加工粗放经营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。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50%左右,与发达地区主要农产品转化率60—70%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。大部分农村经纪人由农民直接转化而来,素质参差不齐,独立生产经营的农户难以实现与大市场的连接。接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技术培育的仅有1.2万余人,新型职业农民数量偏少,比重偏低,仍然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瓶颈。
针对我市当前现状,我们建议:
1、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,持续优化产业产品结构。结构调整是农业工作的主旋律,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容。我市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,依据本地资源和环境条件,加快调整农业生产和产品结构,大力推进“四优四化”发展战略,突出实施1112工程,发展优质绿色无公害产品,形成柘城辣椒、宁陵酥梨、夏邑西瓜、梁园草莓、睢县大蒜、民权花生、睢阳土豆等各具特色的产业格局。注重发展家庭农场,做强专业合作社,培育新型农民,壮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,推进农村土地流转,发展适度规模经营,以土地流转促结构调整,以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。要因地制宜推进农产品品级优化,实施品牌战略,抓好品牌培育和保护,围绕优质粮、畜禽、水产品、蔬菜、豆制品、乳制品、食用菌七大特色主导产业,培育有竞争力的“拳头产品”,提升我市特色农产品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。
2、要以产业融合为重点,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。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,以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为带动,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,延长农业产业链条,推行“龙头企业+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产供销加一体化发展,着力打造一批“全链条、全循环、高质量、高效益”的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。因地制宜,打造“一乡一业一村一品”,实现产业与村镇协调发展。实施“互联网+现代农业”行动计划,大力发展农业信息化、农产品电子商务,建立线上线下融合、便捷实惠的农产品现代流通网络及综合服务网络。
3、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,激活农业农村发展活力。大力推动落实“三权分置”,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,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以土地、林权、设施装备等入股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,构建让农民分享加工流通增值收益的利益联结机制。支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向龙头企业、农民专业合作社、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流转,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深度衔接。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等抵押贷款,开展“信贷+保险”、“信贷+担保”、“信贷+期货”等新型融资模式,着力解决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题,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和农产品风险防控体系建设,切实为农村农业发展增添活力和动力,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出应有作用。
4、要以农产品加工专业化、精细化、高端化和市场化为主题,加快推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转型升级,集群发展。着眼于现代农业发展和城乡一体化、新型城镇化的新要求,推动农业多功能拓展,大力发展都市生态农业。建议出台土地流转政策和措施,鼓励种植大户、土地流转大户、基层干部、农资供应商和农业产业化企业创办农村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,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在农资采购、技术培训、农机作业、集中耕种、病虫防治、产品销售、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合作,大力开展专业化和社会化全程服务。